多虧2014年Apple發表了Apple Pay,行動支付的大戰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也促使愈來愈多廠商加入戰局。隨著Apple的iPhone 6推出, 緊接著Samsung也在隔年S6上市時宣布了Samsung Pay,並在同年Note5上市後正式推出服務。
Apple Pay和Samsung Pay有許多共同的地方。這邊主要要談論的,就是Apple Pay以及它最大競爭的對手--Samsung Pay之間的差異。
究竟誰有機會搶下行動支付的市場?
Apple Pay和Samsung Pay是甚麼?
其實兩個服務的概念很簡單,就是電子錢包。
兩者都不是第三方支付,不會要求使用者事先存款才能使用、不必綁定銀行帳戶;也不是發行自己的支付卡片,不需要新申辦卡片來使用服務。
它們就是單純的電子錢包,讓使用者可以將自己既有的實體卡片虛擬化,放進Apple Pay或是Samsung Pay介面當中。
也就是說假設我已經有一張實體的信用卡,透過Apple Pay和Samsung Pay的註冊流程,就可以將卡片虛擬化後放入手機,將來刷卡時直接使用手機做感應支付,而不必掏出錢包翻找卡片,甚至不必再帶卡片出門。
而對於背後的付款交易流程還是走原本的金流,Apple和Samsung並沒有介入傳統信用卡交易。
也就是說,以台灣為例,刷卡要求授權流程一樣是:
消費者→店家pos機→收單行→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發卡行
(Off Us模式, 收單行與發卡行為不同單位)
而金流一樣是由發卡行先行代墊給店家,再向消費者寄送帳單要求付款。消費者除了刷卡當下變成以手機付款外,不會有任何額外費用支出或是不同的帳單。
至於現在台灣已經有這麼多行動支付廠商,我們真的還需要Apple Pay和Samsung Pay嗎?
答案是需要的,因為在使用者體驗上的差異相當大,而這也是現行廠商的痛點,也是它們不敢和消費者在宣傳上提到的部分。
使用Apple Pay和Samsung Pay交易最大的好處就是節省很多翻找APP錢包的步驟,跟其他行動支付方案比較起來更是明顯。
進入主題,那Apple Pay和Samsung Pay比較起來有甚麼優劣勢?
根據上表我們來做個分析:
1.支援機種
Apple Pay隨著iPhone6、iPhone6 Plus一同上市, 而iPhone的硬體也是自此開始才支援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無線通訊),
因此在這之前的機種是不可能透過軟體升級使用Apple Pay的, 這也讓Apple可支援Apple Pay的手機種類少了不少。
即便如此, Apple的市佔率仍舊不容小覷, 只不過消費者若想使用Apple Pay, 勢必得買貴貴的iPhone了。(果粉表示:$$不是問題~)
另一方面雖然Samsung的手機大多有支援NFC, 但也不代表這些手機都可以使用Samsung Pay。
因為除了NFC, 三星還有一項專利技術MST, 關於這項技術我後面會再做說明,
由於此技術只內建於S6之後的部分機款上, 因此過往的機種也不支援Samsung Pay。
另外雖然Samsung Pay是跟著S6發表, 不過並非所有地區的S6/S6 edge都有支援Samsung Pay, 可能只有第一波服務上市的國家-美國與韓國支援。
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初的中高階手機A5(2016)、A7(2016)也有內建MST, 購買這兩款機型的消費者可以期待將來上市時加入Samsung Pay的行列。
平板的部分,目前只有Apple有支援, 不過當然不可能讓你帶著平板去門市感應付款, 看起來不怎麼時尚, 而且店員可能會以為你要拿平板砸店;
平板使用的情境是在應用程式內以及電商平台上做購物時使用的。
至於穿戴式裝置, 目前僅有Apple Watch能夠支援, 需搭配手機使用;
Samsung Gear S2雖然官方聲明可支援, 但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進一步軟體更新及說明如何使用。
對蘋果和三星來說, 能夠支援的裝置當然愈多愈好, 目前看來蘋果在不同裝置平台的支援比較完整,
不過三星未來若在中階、中低階手機也都加入Samsung Pay, 消費者不必花大錢購買旗艦機, Samsung Pay將有機會觸及更多消費者。
2.感應方式
兩者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感應方式!而這進一步影響到消費者在實體店家消費時的支援涵蓋率!也是我認為行動支付的超級重點。
我在前一篇文章「行動支付」的成功關鍵究竟是?一文當中有說過,
行動支付的最終目標就是要能取代你的錢包, 而初期階段就先從減少你的卡片開始。
想想如果你手機上都已經裝了行動支付, 到了商店卻發現沒有終端機器的支援, 只好再乖乖掏出錢包中的信用卡, 那行動支付不就多此一舉嘛?
因此"商家終端支援的涵蓋率"是各家行動支付要能成功的一大重點!
剛剛有提到,Apple Pay和Samsung Pay兩者都能透過NFC這個無線傳輸方式交易, 與店家的感應式pos機溝通完成付款。
但是!人生都有個但是!
很不幸的,支援NFC的pos機並不是都有,以台灣來說,大概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終端機支援無線感應的刷卡交易。
基本上只要是使用NFC感應交易的服務都無法躲避這個問題, 畢竟沒有一家廠商有強勢到可以要求店家立即全面更換pos機,
即便品牌聲勢大如Apple和Samsung也一樣。難道因此Apple Pay和Samsung Pay在台灣就掰了嗎?
錯!
Samsung Pay除了能支援NFC外,由於還收購了LoopPay這間公司,得到了他們的MST(Magnetic Secure Transmission磁力安全傳輸)的技術。
以下是Loop Pay當時展示它們的服務的影片:
MST技術能夠模擬信用卡磁條刷卡的過程,由手機發送訊號至刷卡機, 因此能夠與所有的磁條讀卡機完成交易,解決終端pos機不支援NFC的遺憾。
這也是目前為止大家認為Samsung Pay最有機會超越Apple Pay的優勢。
Samsung在國外甚至還做了一段影片來訴求他們與Apple Pay在這一點上的差異:
雖說如此, 還是有部分機器無法接受MST的感應方式, 例如要求要插卡的機器, 像台灣加油站的自助加油就我所用過的經驗就是採插卡式的。
而這也是三星沒辦法聲稱涵蓋率100%的原因。
3. 其他服務
不論是Apple Pay還是Samsung Pay, 兩者的野心都不只是要取代你的信用卡和金融卡這麼簡單。
作為一般人身上最貼身的手機裝置製造商, 我個人認為最有機會做到真正取代錢包的也就是這兩個品牌了,
但即便是對這兩個大品牌來說仍不容易,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商家刷卡機器, 還有很多障礙不是光靠蘋果或三星的雄厚實力可以突破的。
翻翻自己的錢包, 除了信用卡與金融卡外, 還有甚麼?
交通卡、會員卡、集點卡、個人證件......還有零錢。
Apple Pay和Samsung Pay在幾個不同市場陸續推出交通票證、禮物卡的功能, 作法因市場而異, 甚至還推出了ATM提款的功能。
此外, Apple Pay已經可以在部份應用程式內購買使用, 未來可能還將推出於電商平台(舉例如Amazon、PChome)的結帳功能,
方便消費者在使用手機購物時不必再麻煩的輸入信用卡資料。
當然, 這些服務需要蘋果和三星在各個市場去跟這些潛在夥伴一家一家的談合作才能達成, 並非一蹴可幾, 就看誰的動作快了。
而對台灣市場來說, 我認為除了信用卡之外, 最重要的就是要支援台北悠遊卡和高雄一卡通, 如果達成那就真的吃下很大一塊市場了。
這也是為什麼市場現有的電子錢包幾乎一定會包含這兩家交通票證, 包含群信的Rico Pay、中華電信的Easy Hami、台灣大哥大的Wali等等。
畢竟要取代零錢這件事不容易, 但是如果有了這兩家交通票證, 就有機會涵蓋到非刷卡的市場。
講了這麼多究竟何時才能用? 怎麼用?
關於Apple Pay和Samsung Pay的來台時間, 前些日子有不少報導在猜測,
實際上要在台灣上市, 還有很多因素要解決, 目前我看到台灣的媒體寫的都不是很完整,
不過由於牽涉的內容和這篇主題關係不大, 因此就不在這篇文章說明了, 有時間再打一篇。
另外兩者在使用的方式上其實也稍微有些差異, 將來也會再開一篇說明, 目前由於台灣也還未上市, 現在講了對大家也較無感,
也給了我很多時間可以拖稿XD
我很期待這兩個服務在台灣上市, 不論是Apple Pay還是Samsung Pay我都很想試試,
之後再分享更多內容囉!
留言列表